海看专栏《太评》 | 为什么拓宽道路治不了堵? 说说美国是如何治堵的 | 海外看世界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助理教授、海看专栏作家

       3个月前,美国首都华盛顿地区的一条重要进城道路66号高速开始实行高峰时段动态收费。如果车子多了,就实时增加使用费,如果车子少则降低费用。这段按照限速开只需10几分钟的路程,在第一周就出现了超过40美金的单次使用价格,还真是吓退了不少老司机。那么,这个方案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华盛顿的治堵心得。
( 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说到治堵,人们下意识想到的方法可能是拓宽道路。这里首先来谈一下为什么拓宽道路其实治不了堵。道路治理相关的公共政策研究领域里有一个“三方合并”效应(triple convergence)的理论。我们平时可能会觉得交通拥堵就拓宽马路呗,我造8车道、16车道总不至于再堵了吧?“三方合并”效应告诉我们其实不然。
( 图片来自网络) 

       拿北京举个例子。像北京这样的城市,马路修得再宽,其他方面不配合采取措施的话,也无法解决问题。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人的行为是会被利益驱动的。假如老王要从东直门去建国门,突然在二环拓宽后发现走二环顺畅多了,自然而然会一气呵成走二环。而原来那群为了绕开拥堵路段而走东内大街、东内南小街、朝阳门北小街、朝阳门南小街的人听说这事儿之后,也会改走二环,直到二环变得很堵,让司机们觉得还不如走小路快的时候,慢慢又去走小路。所以这里有一个动态平衡
( 图片来自网络) 

       假设二环突然被拓宽成了16个车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首先之前的动态平衡会被打破,走小路的人会不断往二环挤(这个和高考填志愿有些热门学校有大小年一样);其次,原来有意错开高峰时段的人现在觉得反正二环空,高峰走也没事,就会不再选择错峰;再者,原来坐地铁的那些人发现这么拥挤的地铁还不如自己开车走修好的16车道的二环呢,于是又有新的车流的涌入。这时间、空间、新生需求三方的合并,会导致二环又到快饱和的情况才能实现平衡而只有当道路能够满足几乎所有人开车的需求的时候,才会打破这个现象。北京的土地与世界上绝大多数重要城市一样,恐怕根本不够。
( 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拓宽道路不行,那怎么办呢?来说说华盛顿治堵的想法与实际结果。

       华盛顿是个比较有意思的城市,绝大多数人都住在周边的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城里基本上都是政府、国际组织、NGO、游说团体等的办公场地,住在城里的人不多。这就使得白天从四面八方来的人都会进城,而到了晚上下班了大家则又纷纷出城各回各家。晚上,华盛顿城里很多地方都是一片漆黑的。你若是晚上进到华盛顿城里,可能根本不能想象这是美国的首都。
( 图片来自网络,夜晚的华盛顿市中心) 

       因为这样的原因,华盛顿很早就有了让主干道车道根据时间段转向的措施。最中间的车道早上的方向是进城,晚上的方向是出城。每天都有多辆工具车的用途就是将隔离用的路障移来移去。
( 图片来自网络,移路障的工具车) 

       但是即使是这样,高峰时段有些路段还是拥挤不堪。于是,像上面提到的66号高速公路(从弗吉尼亚州进城的主干道之一)就在环城公路(495号公路,也被称为“beltway”。“Inside the beltway”即“在495环线之内”也是一个形容“处在美国政治中心”的常用说法。)和华盛顿城区之间这10几公里的路实施高峰管制(下图标黄部分),只有部分节能车和内有两人或超过两人的车才能在上面行驶。同样的,这个办法实施了多年,依然不太管用。一到高峰时段就堵得一塌糊涂。
( 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就有了开头说的这个新措施—光是行政手段不管用,就配合市场手段呗。华盛顿地区虽然是美国平均家庭收入最高的地区之一,但钱再多也有个限度,难不成都愿意把钱撒路上喽?
( 图片来自网络) 

       3个月前开始的新措施就是在高峰时段通过实时监控车流速度,每六分钟调整一次价格。车流速度变慢,价格就自动变贵;车流速度变快或达到限速了,就自动降价。每辆上高速的车都必须配备一个叫“EZ-Pass”的自动付费装置(类似于ETC)。而如果给车装上另一个带开关的新装置“EZ-Pass-Flex”,在车内有2人或更多人时将开关打开,依然可以免费上路。
( 图片来自网络) 

       有意思的是,新措施实行第一天,66号公路上午高峰时段的平均时速就达到了57英里/小时,而这条高速的限速是55英里/小时!也就是说平均速度都是超速的!交管部门居然还堂而皇之拿出来展示。后来公布的平均速度也显示基本都在55-60英里/小时。同时,第一周就出现了开个十几分钟就交$44美金的天价过路费,因为这个机制上不封顶!现在66号公路的高峰时段车流和以前都是反一反的。
(图片由笔者摄于晚高峰时段,右边车道是出城,左边车道是进城。)
(上图为66号高速早高峰所需时间对比图,绿线为2017年12月7日新规定出台后车辆平均行驶时间,红线为2016年措施出台前同一路段的车辆平均行驶时间。图片来自网络。)
(上图为66号高速晚高峰所需时间对比图,绿线为2017年12月7日新规定出台后车辆平均行驶时间,红线为2016年措施出台前同一路段的车辆平均行驶时间。图片来自网络。)

       仿佛这个措施很有效咯?但是这个措施为什么有效却很令人费解。我和几个在华盛顿的经济学家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方案前后的对比:

      可以看到,如果2人或以上带EZ-Pass-Flex的车在新方案实施前后是不受影响的(或者之前没有,新方案实施时新办了一个)。1个人开车不带EZ-Pass的人之前之后都上不了高速。所以,唯一的区别就是(上表红框内的部分)之前没有EZ-Pass-Flex的2人或以上车辆在新规定之后没去办缴费装置,所以上不了路了,以及之前不能上路的,但是新规定实施之后通过EZ-Pass动态缴费新上路的人。

       可是需要指出的是,办EZ-Pass-Flex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免费的过程。只需要网上填写一下信息,交管部门就直接将装置免费寄到你家里了。所以理论上这部分人应该很少才是。而那些一个人装着EZ-Pass现在因为可以缴费上路的人则成为新增的一群上高速的人。原来能上的人理论上还是能上,原来不能上的一部分人现在交了钱也能上了。所以,66号公路不应该更拥堵吗
( 图片来自网络)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也请读者朋友们来说说你的看法。目前笔者可以想到的原因也许有几种。

       首先,也许由于新措施实施前执行不力,很多一个人开车的人偷偷混上了高速,赌自己不会被抓。假设每次蒙混过关带来的经济效益是20美金,再假设平均10次才被抓到1次,而每次被抓到时总损换算成经济价值低于200美金,那这笔账算下来,显然会鼓励大家偷偷上高速。而新措施实施之后执法力度一下子加强了,虽然这群人现在已经可以合法上路,但上路费用是确定地大幅提高了,因此这部分人只能被迫绕道或换时间换交通工具。否则真的要常常被抓。
(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种假设是很多以前可以上路的2人或以上车辆选择不装EZ-Pass-Flex这个装置。有可能是不想暴露自己的行车隐私,有可能是无证驾驶或者非法移民,当然也有可能是太懒,不想动手去办。
(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三种假设也许是心理作用。装着Flex的2人或以上车辆也许会担心系统会不会收错费,怕麻烦,还是能避开就避开吧。这样的人也许同样存在。
( 图片来自网络) 

       但话说回来,从世界上其他主要城市实施这样的做法来看,这样的市场价格刺激往往仅在短期有效。从政策的长期影响来看,有一些短期的刺激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失效(acclimatization)。像新加坡、伦敦、斯德哥尔摩、米兰、西雅图等城市,都通过这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城里拥堵的问题,措施刚实施不久进城的车会大大减少(尤其是强制使用ETC通过以加快速度),愿意交钱的人可能会很享受更畅通的城市内道路交通。但是久而久之,开车的人也就习惯了交这笔费用,大家也可能把进出城算在预算里,之前政策的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 图片来自网络) 

       而随着Uber、Lyft等共享乘车模式的普及,部分城市(如纽约)已经出现了因为多人免费共乘而使道路重新拥堵的情况。同时,如果只考虑富人利益,现在连开车都只有富人可开了,是不是也是一个社会不公、拉大贫富差距的隐患呢?



(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责任编辑:王心妍
校对:陈俊婕 任婕 陈芷仪 徐沺
 
海外看世界
 
主编:赵全胜
执行主编:孙太一

 
编辑部精选
 

 
网站订阅
 
登录海看官网首页 www.haiwaikanshijie.com,在页面底部输入邮箱并点击“订阅”,即可准时收到所有海看网站的更新内容。

 
点击关注
 
      《海外看世界》是一个以微信公众号为主要载体,由海外华人学者(包括“海归”)为主,组成的高端全球联动型新媒体智库。“海看” 由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创立于1997年)为依托,以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为主,定期发布高水平的原创文章。查看历史推送:点屏幕最上方“海外看世界”并选择“查看历史消息”。学者投稿、合作洽谈请发邮件至:haiwaikanshijie@163.com引用请注明“海外看世界”(微信公众号:haiwaikanshiji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