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看快评 | 十二教授评”特朗普‘三箭齐发’,中国该如何接招?“ | 海外看世界

· 本期嘉宾 · 
王建伟    澳门大学
金坚敏    日本富士通研究所
贺凯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
蒲晓宇    美国内华达大学
庚欣        香港凤凰卫视
熊达云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付瑞红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 中国燕山大学
殷燕军    日本关东学院大学
何思慎    台湾辅仁大学
朱志群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
赵宏伟    日本法政大学
编者按:赵全胜(主编)
特朗普最近对中国的大动作可谓是“三箭齐发”:经济领域—贸易战;政治外交领域--《与台湾交往法》;军事战略领域—派航母赴南海。中国的应对当然是来而不往非礼也。正如电影《上甘岭》插曲所言:“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是猎枪”。好酒和猎枪并用恐怕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中国对美外交的新常态了。我们邀请了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港澳台地区的十二位教授,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评论:

 特朗普的三箭齐发会对中美关系造成什么样的冲击?
✓ 如何分析特朗普对华挑战的内部与外部原因?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挑战?
 其他国家(例如日本、欧盟)对中美之争有何反应与举措?

特朗普缘何对华“三箭齐发”?
王建伟
中国澳门大学政府和行政学系 教授
        一直强调和中国最高领导人有良好个人关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 “变脸,” 一周内可谓对中国“三箭齐发”: 宣布对价值600亿中国输美商品征收重税,签署美国国会通过的台湾旅行法,派美军舰进入南海美济礁12 海里。 中美关系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冲突一触即发之势

        特朗普政府为何选择此时发难? 这里有着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今年是美国的中期选举年,通常美国政府都会在对外政策上做出强硬姿态。而在贸易问题上拿中美贸易的巨额顺差说事,就像特朗普2016年总统大选中所做的那样,又是最容易博得选民眼球的竞选策略。就像特朗普在宣布对华贸易战时所说的,在贸易问题不再让别国占美国的便宜,是选民把他送进白宫的重要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特朗普政府不久前刚刚发布了两份重要文件—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报告,中国被明确无误地定义为美国的全面战略竞争对手。这一点似乎正逐渐成为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主流精英的共识。现在看来这两个报告不会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特朗普的“三箭齐发”可以被看成是它们转变成具体政策的开始。

        最近特朗普政府的高层人士变动也和这一波对华政策的转向不无关系。在特朗普国安静默团队中相对温和的科恩,麦克马斯特,蒂勒森因和特朗普政见不同,都相继去职,标志着温和派在特朗普政府的全面失势。这就大大减少了特朗普推行美国第一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阻力。而刚被特朗普任命为国务卿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蓬培奥和博尔顿则更是著名的鹰派。他们非但不会牵制特朗普的肆意妄为,反而更有可能为他推波助澜,火上浇油。 可以肯定,强硬将成为特朗普一个时期内外交的主要倾向。现在能够节制特朗普的只剩下他自己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朗普对华态度发生变化当然也有外部因素的作用。他其实去年入主白宫后就一直想着要在经贸问题上对中国开刀,但是朝鲜核问题的激化使他有求于中国,所以提出只要中国在朝鲜问题上帮忙,他可以在经贸问题上放中国一马。今年年初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核导问题上立场的突然软化,使朝核危机出现转机,使得特朗普有了喘息之机,可以腾出手来对付中国。有意思的是他在宣布特金会的时候还特意赞扬了中国的作用。既然中国帮了忙,按他原来所讲的,应该在经贸问题上善待中国才是。可是他转身就对中国开铡,摆明了是 “恩将仇报”。

        最后中国国内政治的一些变化包括任期改变等也引起了西方特别是美国精英和舆论界的不满。特朗普政府以及他本人最初对这个问题的表态也遭到批评。特朗普有违国际惯例,没给连任的习致电祝贺,并对华示强,可以说也是迎合了美国国内的这股思潮。

热议中美“贸易战”中的冷思考    
金坚敏 
日本富士通研究所 首席研究员
        笔者在之前“中美‘贸易战’是杞人忧天还是板上钉钉?”一文中,指出有关针对中国是否侵害美国知识产权的“301调查”将导致中美发生大规模贸易摩擦的担忧。当地时间3月22日特朗普总统签署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额外关税;提在WTO对中国提起 “歧视性的技术许可要求” 的诉讼;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等。

        一石激起千层浪,既希望协商解决贸易争端的中国政府也从此前的温和表态转趋强硬,拟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贸易利益。各方预想到中美“贸易战”渐成现实,当日股市大幅下挫、以美中为中心,各国经济/产业界也纷纷表示“贸易战”对美中及世界经济负面影响的担忧。各种版本的解读/评论也此起彼伏,成为了世界主流媒体及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

        由于WTO成立以后,美国慎用301条款、特别是迄今为止美国也没有就301调查结果对中国实施过制裁措施,因此特朗普政府拟对中国采取大规模制裁行动,激起了中国各界的强烈反弹,情绪化的言论也有所耳闻。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称,美国政府对中国贸易行为的指责完全没有根据,是对中国企业的歧视。(图片来源:TING SHEN/ZUMA PRESS)

        实际上,美国1974年贸易法301条款的立法目的与反倾销/反补贴(1930年关税法)及1974年贸易法201条款(保障条款)以限制进口为主不同,意在扩大出口。因此,在中国经济规模不大,市场魅力有限的背景下,欧洲、美洲、日本/韩国成为了301调查的主要对象。随着中国经济扩大及市场魅力的增加,中国才成为目标对象。笔者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处的资料归纳,迄今为止美国总计进行了约126件调查,而大部分案件都经双方协商解决,实际采取制裁措施的只有11件。可以看出美国301调查意在通过制裁威胁对象国对美开放市场,而不是发起制裁本身。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总统国际经济事务副助理Eissenstat解释“本调查的最终目的是让中国修正其不公平的贸易政策措施”。尽管所谓的不公平是由美国单方面认定、而且预计要价也不会低,但是通过谈判解决此次以知识产权为联系的贸易纠纷应该是美国备份策略。因此,笔者认为称中美“贸易战”已打响还言过其实,至少只能称中美贸易纠纷在升级。

(数据来源:笔者据美国USTR资料归纳)

        历史上,中美围绕301调查也有数次交手。其中2次是就市场准入、4次就知识产权纠纷展开的博弈。在中国加入WTO之前的四次博弈中(1991年5月、1991年10月、1994年6月、1996年4月),初次协商未果后美国开出了对源自中国的进口货物数十亿美元增收100%关税的制裁清单,对此中方迅即开出同等额度及税率的反制措施。而最终都是握手言和,“贸易战”并没有发生。

        在中国加入WTO以后的两次交手中(2007年4月、2010年10月)、都是通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化解了分歧(相当部分是中方调整政策后解决)。特别是2010年10月发生的有关可再生能源技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纠纷是在美国启动301调查程序后,通过WTO渠道解决的。这个案例给中美双方、特别是对美方的启示是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是公平和有效的。

        确实,中国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协定《TRIMs协定》成员,而且没有保留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其义务与发达国家相同)。而且,中国在WTO加入议定书中承诺:不在法律、法规、政策中要求外资技术转让或进行研发投资为条件等。如果美方所述中方有强制技术转让的政策法规,那就是违反WTO承诺。如果证据确凿,一定可以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取胜。美国的诉求也会得到WTO成员国的广泛支持。

图片来源:中国知识产权协会

        实际上,本次特朗普总统签署的备忘录中所列的三项措施包括:1)提高关税;2)启动WTO争端解决机制;3)制定投资限制措施。

        可以看出,美国的贸易政策一方面有回归上世纪80年代里根时代的挑衅性单边主义“aggressive unilateralism”的倾向,同时也没有放弃WTO多边框架。对于中国而言,措施2-启动WTO争端解决机制应该是可以接受的选项。而措施1-单方面提高关税违反WTO规则的可能性极高,因此中方应理性应对,尽快准备启动WTO争端解决机制,而非直接采取提高关税等对抗措施。在WTO裁定美方违规以后,在WTO授权下采取反制措施就成为合情合理的选择了。反之,如果WTO裁定中国诉讼失败,中国也应该坦然接受。做为负责任的大国按规则行事应该是中国的最优先选项。

中国商务部周五公布对近30亿美元进口自美国的商品征收关税,涉及从水果、猪肉到废铝和钢管等多个品类,其中没有提出对进口美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具体时间,称中国企业可在月底前发表意见。(图源: BLOOMBERG NEWS)

        至于措施三-投资限制措施,由于目前国际上缺乏规制各国投资政策的协议框架(除TRIMs协定外),各国有权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外资政策。好在中国正在大力实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活动渐成全社会的共识,发明专利等创新成果已大幅增加。保护知识产权也是中国自身的优先政策。但是,中国仍有必要向包括美国在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大国学习、借鉴其经验,提高自身的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和水平。

中国要守住台湾这个底线
贺凯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国际关系系 教授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与台湾交往法》是对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一次试探。这与1995年克林顿政府给李登辉发赴美签证,实质上是一样的,就是想试探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底线在哪里?众所周知,中国在李登辉赴美后接连军演,直接导致95-96年台海危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对于台海危机的实质和影响众说纷纭。但一点不能否认,中国在台海危机中的军事演习和动员,促使美国政府真正认识到了中国在台海问题上的决心和不可动摇的底线。克林顿总统在台海危机后承诺“三不政策,”即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不同意台湾以“独立的实体”加入任何国际性组织和机构。

        根据国际关系中的“讨价理论”(Bargaining Theory),双方的谈判能否成功,一个主要因素是让双方知道彼此的底线,以促成谈判。一种办法就是通过释放“高成本信号”,让对手知道底线。1995-1996年的台海危机中,中国的连续军演,其实就是一种“高成本信号”(costly signaling),这促使美国政府在克林顿后,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政府进行了“非正式但实质性”合作,共同遏制岛内台独发展。

        特朗普上台后,显然想要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重新谈判。《台湾交往法》是他打出的试探牌。中国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再次“亮剑”,包括外交和军事手段。否则,台湾问题将有全面失控的危险。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中美关系真到临界点了吗?
蒲晓宇
美国内华达大学政治学系 助理教授
        国际战略界有句名言:“每一千页写战争,不足一页写和平”。这句话概括当前中美关系的氛围再合适不过了。最近一段时间,中美关系似乎到了全面升级对抗的临界点两国外交政策界和舆论界弥漫着悲观绝望的情绪。这种情绪并非空穴来风,很大程度反应了两国关系摩擦不断的现实。

        有些评论者认为,中美当前的经贸争端,隐含着中美在意识形态、体制、国际地位乃至文明层面的全方位争夺,这是一场躲不过的世纪争霸对决情况果然如此吗?在正视两国关系面临重大挑战的前提下,中美关系还有合作与和平的希望吗?

图片来源:SBS

        笔者认为,中美关系有竞争加剧的基本趋势,这不可否认。但这不表明我们应该以一种宿命论的态度看待中美关系从三个方面来看,中美关系还有一些正面和稳定因素存在。

        首先, 尽管美国某些外交政策精英大力宣扬“新版中国威胁论”和“对华接触失败论”,他们对中美关系的负面渲染,并不一定与美国老百姓的普遍看法相吻合。最新一份权威盖勒普民意调查表明,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正面认知持续上升,对华正面认知的比例30年来首次较大幅度超过负面认知。对中国持正面看法的年轻人比例尤其较高。这表明发展良好的中美关系有广泛的民意基础。中美关系本来就没有太多负面历史包袱,中美在经济贸易、教育文化以及社会层面的深入交流,给两国人民带来很多实际的好处。 

      图片来源:GALLUP

        其次,中美经贸摩擦,是中美关系发展中的问题。基于两国的根本利益,中美两国应该防止把一时一事的摩擦上升为全面对抗。特朗普目前宣布对华贸易报复措施,看起来来势汹汹,其实也有虚张声势、讨价还价的成份中国要坚决捍卫自身利益,同时也要为中美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留余地。中国保持“后发制人”的谨慎应对姿态,两国也许可以在摩擦中找到新的平衡点,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曲折和艰难。应该看到,中国自身是一个成长快速的巨大市场。把经贸政策的调整与经济产业政策的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思考,既可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寻找新动能,也可给中美经贸关系调整提供回旋空间。 

        最后,中美在台湾、南海等传统安全议题的摩擦也许难免,但不要把这些紧张与“中美必有一战”这种悲观宿命论连接起来21世纪的大国博弈不是19世纪传统大国政治那种关乎生存权的斗争,更多涉及经济实力和外交影响力的争夺。某些时候即使涉及军事层面,也更多以一种所谓“威慑外交”的形式呈现。具体来讲,主要涉及对军事力量的政治运用和展示,而不是直接运用武力解决矛盾当然,这个过程中要管控好可能出现的危机,这需要两国最高领导人保持密切沟通。

        中美关系的未来不会风平浪静,我们对中美关系的看法要谨慎,不要盲目乐观。但我们也不要过于悲观。 国际政治中的竞争与合作都是常态。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加,中美竞争加剧不可避免,但这不意味着中美一定要陷入零和游戏的状况与其说中美关系到了新的临界点,不如说中美关系需要一个新定位外交部长王毅最近表态说:“中美可以有竞争,不必做对手,更需做伙伴”。这是对中美关系一个务实而正面的新定位。 

特朗普是在错误的时空对错误的对手展开一场错误的“战争”
庚 欣
凤凰卫视 时事评论员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当年朝鲜战争时,布莱德利说:“如果我们把战争扩大到...中国,那我们就会被卷入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当年的小学生特朗普看来没有理解这句不仅属于美国的“警世恒言”,今天的贸易战可能会被布莱德利言中。

        “错误的时间”是指特朗普上台后其实一直在掂量与中国打贸易战的利弊得失,他选择这个时间点出手,当然有逆差年增、“中期选举”、盟国抱怨等一系列理由,但他正值全球经济时隔九年、非常难得地同步回暖之际,而其中中美各自以及相互合作无疑是这个“难以想像”的好机遇的最大红利获得者,发动这场后果极不确定的贸易战,害己害人害世界,丢失这个好时机,更丢失了美国携手中国,走向世界经济整合的好时机。

特朗普对中国砸下关税大棒(图源:VCG)

         “错误的地点”是指特朗普在与中国博弈时选择了一个对自己最不利的“地点”——经贸领域。中美亦敌亦友,如果说地缘、安全等中美有些别扭还可以理解,而经贸恰恰是中美最具有互补性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也是“修昔底德”色彩最淡、美国获利最大的领域,也是中国最有能力反制美国的领域,真不知美国人吃错了什么药,作出这样愚蠢的判断。

        “错误的对手”是指特朗普选择日本、韩国或欧洲某国“割肉”,都有可以理解之处,因为从大处说,这些都是美国的“小兄弟”,都与美国有特殊依赖关系;从小处说,他们大都与美国在国际分工链上重合较多,确实零和竞争多,时常“割肉”虽不合法,但也有美国的道理。但中国一不是百依百顺的“小兄弟”,反而在原则上比一般国家更坚持;更重要的是如果“在商言商”,中国是与美国最具互补性的大国,中美简直如同手心手背,相互难以分割。选中国为对手,还要和这个对手打贸易战,真是错上加错。

图片来源于网络

        “错误的战争”是指中美这样的世界前两大引领型大国、同时又是这样互补、均衡、有能力求同存异的大国关系,人类历史上似乎从没有过。这是人类的福音,更是中美两国的极好命运,特朗普这样因小失大挑起“战端”,不要说缺乏时代责任,伤了全世界人民的心,就是对美国,今后历史也会记住特朗普的这次过失。

        当然,过去的悲剧不会重演,历史也不会就此回头。中美之间,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不是也走到今天了吗?中美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力量相对均衡、利益全面依存、风险高度共有的基本结构,乃至整个时代的潮流,不会因一两个人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政策受到颠覆性破坏,中美依然会走回合作的正途。历史会对此作出评判。

对付特朗普的拳击战术可以运用太极技巧
熊达云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 教授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决定要对中国六百亿美元左右的进口产品课以惩罚性关税,标榜以此改善中美两国的不平衡贸易关系。

        特朗普这一莽撞举措立即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中国对此反应低调,尚未采取激烈措施针尖对麦芒,但市场由于担心世界两大经济体发生贸易大战,世界股市应声出现大幅动荡,让无数股民和企业剜肉流血。下一步如何发展,相信世界各国都在拭目以待。

2017年11月,特朗普访华 (图源:SBS)

        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政府及其智库或许已经未雨绸缪,但是就民间而言,意见纷出,见仁见智,不一而足。

        但是,管见以为,应付特朗普意欲挑起的贸易大战,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受其表面的鼓噪所迷惑从本质上说,贸易大战也好,南海再平衡也罢,以及台湾旅行法的出笼,其根本目的皆是蓄意挑起事端,刺激中国以极端措施与其正面对抗,由此使中国陷入与美国的缠斗之中,达到使中国不能集中精力搞建设,从而阻遏中国崛起的企图。因此,如果中国应对有勇无谋,势必陷入美国设下的陷阱或圈套。

        怎么办呢?鉴于中美双方在国际社会现实中的实际地位,我们应该从美国超越英国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和战略中吸取智慧:不逞强亦不太示弱对于此次特朗普挑起的贸易争端,我们用不着以牙还牙,睚眦必报,而可以应用太极技巧,你强攻,我柔应,瞧准软肋,一击致命。特朗普的软肋何在?在选票,在票房,在党争。搞清楚了这些,我们的对应之道自然就有了!既可以痛击始作俑者,又能避免伤及无辜,在斗争中争取同盟军。

不过是制造筹码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助理教授
        最近我把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克林顿夫妇的好友克劳利先生请到我们学校给我的学生们讲讲特朗普政府的内政与外交。虽然是铁杆民主党,但克劳利不得不承认特朗普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为透明的总统,几乎所有白宫正在发生的乃至特朗普正在思考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媒体(尤其是推特)以及不同渠道的泄密有所把握。正因为此,特朗普此次对华的意图其实也很容易揣测 – 他本质上不是想搞贸易战或者激化台湾问题或者南海问题,而是希望制造足够的筹码与中国谈判,并在谈判中获利,减少纸面上贸易逆差的数字。

        举个例子,特朗普3月23日在白宫宣布最新的预算案时提到了和韩国的贸易谈判已经取得实质进展,而他特别解释了是因为之前一周宣布新的钢铁关税才让包括韩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引起了重视,主动来找他谈判。而正因为此,特朗普认为在美韩谈判中韩国才愿意做更多的让步,因为特朗普的实质行动“说服”了那些“在贸易上占美国便宜的国家”特朗普是动真格的。而也许正是因为韩方的配合,特朗普已暂将韩国排除在提升钢铁关税的国家之外,但为了让韩方继续配合,他依然强调“美国也许会考虑配额”。很显然,特朗普觉得在韩国身上用的筹码起效果了。

3月23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1.3万亿美元支出法案 (图源:视觉中国)

        特朗普的政策核心是内政,而不是外交几乎所有的外交行为在特朗普这里都是在为内政服务。特朗普出台的一系列对华“不友好”政策不是出于统揽全局的战略考虑,不是因为对中国崛起潜在可能挑战美国世界霸主地位而做出的反应,而纯粹是因为巨大的贸易逆差这个单一议题,因为他想对选他上台的选民有个交代,毕竟竞选期间他多次就贸易逆差放过话。而诸如台湾问题、南海问题对特朗普来说都无关紧要。

        最近在兰德举行的一次有军方、官方、智库和学界代表参加的小型座谈会上,与会人员都承认南海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而去年在华盛顿的另一个政策专项组(Task Force)讨论中,不少官员、学者也已经开始思考是不是可以放弃台湾以此与大陆交换朝核等其他美国的核心利益,因为台湾对美国来说已经越来越不重要。特朗普当然知道,虽然南海、台湾对美国而言不是核心利益,但对中国来讲是极为重要的,何不以此攒足筹码,换取他想要的呢?

        因此中方在应对时一是要清晰底线(比如,到底美台互动到什么程度是触犯《反分裂国家法》触及我们的底线的,触到底线就一定会动武);二是要主动出击亮明后果,尤其是要让特朗普感受到中方的精准报复会直接锁定他票仓选民的利益,影响他的连任;三是在不示弱的前提下保持克制,共同探索方案(也许对特朗普来说有很多可以将贸易逆差变得更好看的方法而不实质上损害双方的利益);四是哪怕贸易战打起来了,也要利用好这个契机,因为也许正好可以在环境的限制下有计划地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

特朗普对华竞争政策的目的和局限性
付瑞红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国际研究学院访问学者;
中国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美国与中国竞争并不是良性或“共同演进”为目标,而是零和并以压制中国为出发点把中国定位为竞争者并依此制定对华政策始于奥巴马时期,特朗普政府几乎否定奥巴马全部内政外交政策,唯独对华政策的立场和态度具有较强延续性,变化的只是方式和手段,相对于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间接和多边方式,特朗普政府更重视双边和直接的竞争,贸易、台湾和南海问题都是在双边层次与中国开展更具体和务实的竞争和对立,与中国竞争将是美国一段时间内的对华政策基调,中美关系进入矛盾多发期。

        特朗普政府发起对华竞争就是用不变的思维应对新形势,不变的思维是基于特朗普本人的商人思维和基于冷战时期对苏政策的零和竞争思维。经济不仅与安全相关,更与政治和国际关系相关,用商人思维思考中美两个大国的经济关系必将是短视的。特朗普在里根政府时期正值中年,是商人的成熟期,亲历当年包括经济战在内的对苏全面压制及最终赢得冷战胜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作为美国竞争战略的对象国,中国与苏联迥异。苏联是步入衰落的超级大国,仅军事实力与美国基本对等,中国是实力全面崛起并具有国际抱负的新兴国家,经济规模与美国有差距,但经济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中国与世界的依赖是全面的和相互的,中国的发展需要国际市场,其他国家的发展同样也需要中国,中国与世界之间,中美之间的深度相互依赖与苏联时期完全不同。

        美国外交政策中对苏竞争是的首要任务;而对中国竞争在美国整体外交政策中并不具有首要和中心地位。美苏与中美所处的时代不同,关系模式也不尽相同。美国与盟友和朋友无法形成当年类似对苏联共同抵制的模式。美国对中国的竞争措施伤害的不仅是中国,也会伤及其朋友,甚至盟友,意味着美国以美国利益为主的对中国竞争政策不仅得到中国的反对,也会引发其他国家的共同反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美竞争的发球权在美方,进程和结果一定不如特朗普所愿,中美贸易大动荡的结果必将是双输,只是谁会输得更多而已中美的贸易战不是中方愿意看到的,却必须要勇于面对的。中国能做的是敢于斗争,又不囿于斗争。从短期而言是积极斗争,采取精准狠的反制措施,让美国切身体会到经济战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同时在态势不处于被动,毕竟贸易战是实体战,也是心理战;从中期而言是加强协调,包括对美协调适度降低竞争的程度及对两国舆论的影响,同时加强与西方国家磋商,形成共识,减弱美国竞争战略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从长期而言要积蓄力量,持续开放,竞争的最终结果取决于中国内部经济发展和形势,外部政策从不是主因,通过扩大开放加强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尤其在金融和能源领域,强化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合作基础。

中美争端中的日本选择
殷燕军
日本关东学院大学经济学部教授
        近日美国在台湾旅游法及关税贸易等方面对华发难,此间不少学者认为,这是美国出于对中国快速崛起而形成的战略焦虑所打出的组合拳。中国已做出相应的回应,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连旁边的日本也不能幸免。继美股大幅下挫后,日经股指也跟风狂跌900多点。日本媒体普遍认为中美贸易战将使日本遭受双重打击。在政治丑闻影响下,安倍的政治基础出现动摇,本想通过对美表忠心,与特朗普“套磁”来巩固外交基础,但特朗普并不买账,在美国豁免对盟国钢铁加税名单里唯独没有日本。特朗普把日本与中国一样作为“制裁对象”使日本人很沮丧,“坚定的亲美盟友”却遭到与“敌人”同样的待遇。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在特朗普的经商经历中,与日本人的买卖并不顺利,日本长期是继中国之后最大的对美贸易顺差国。日本人“微笑着赚钱”做法让美国人很恼火。为了迎合美国人,安倍政府追随美国也宣布对中国钢铁加税,用配合行动想换取美国对日本的“宽容”。不过,此举很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如果中国反击,日本占不到便宜。

        近来日本似乎想改善对华关系,但因历史与利益冲突因素而把中国当对手,中日互信不存,幻想中日“共斗”不现实。在政治安全关系上,日本人决心坚定站在美国一边,但经济问题上日本最依赖的未必还是美国。日本精英层在遏制中国上存在共识,这是保持日本“存在感”与“大国地位”的关键所在。

日本海上自卫队观舰式中,安倍登上美国航母 (图源:腾讯新闻)

        按照安倍的设计,特朗普如同意对华搞“美日共斗”,由日美共同支配亚太那是再理想不过了。然而特朗普却把日本“铁杆盟友”真当成冤大头了。尽管如此,安倍还会“忍辱负重”,坚定地与美国站在一起对付中国。日本人最担心的是中美“背着日本”达成妥协。如中美比日美走的更近日本人在精神上会很受伤害,但也只好接受现实并迅速转向,因为没有其他选择。1971年“尼克松冲击”和近日美朝接近后日本被迫快速政策转向就是实例。对日益被边缘化的日本来说,“唯美国马首是瞻”过去是,可预见的未来还是日本外交的“最佳选择”。

美日关系山雨欲来风满楼
何思慎
台湾辅仁大学日文系教授兼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台湾大学日文系兼任教授
        特朗普继“钢铝重税”后,再祭出对中国600亿美元商品课征惩罚性关税,中、美贸易磨擦升温,全球两大经济体贸易战开打。里根总统80年代的“超级301”成为特朗普平衡中、美贸易的武器,此项措施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历届美国政府即循WTO架构,寻求美国贸易利益的确保与扩大,“超级301”几乎成为历史。

        特朗普重启“超级301”,对中国进行贸易报复,此意味未来在美国贸易利益的实现上,特朗普将舍CPTPP等多边自由贸易架构或WTO,而寻求以美国《贸易法》等相关法规,藉谈判迫使贸易对手国让利。其实,后冷战时期的全球化经贸秩序下的贸易失衡恐难以80年代的旧方法解决,特朗普掀起的贸易战应是损人不利已的举措,且WTO将因之”死骸化“。

图片来源:参考消息

        诚然,特朗普在贸易战中的一意孤行,不致使”全球化“势头戛然而止,世界经贸重回保护主义,但短期间仍将对2018年的全球经济景气投下负面因子,其影响非仅限于中、美两国。身为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对美、中贸易战戒慎恐惧,2016年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高达690亿美元,为美国第三大贸易赤字对手国,特朗普在实现“公平贸易”过程中,日本难以豁免。特朗普首访日本时即严词批判日本在贸易占尽便宜,美、日双边贸易既不公平亦不开放,徒令美国蒙受巨额贸易逆差。

        此番特朗普对中国祭出“超级301”,不禁使日本回想起80年代的美、日贸易磨擦。在美、中贸易战爆发之际,特朗普22日在白宫亦对美日贸易逆差表达不满,认为应追求“互惠的”的美日关系。日本忧虑特朗普的贸易战火恐波及日本。相较于的欧盟、加拿大、澳洲及韩国等与美国缔结自由贸易协议国家暂时排除在“钢铝重税”实施对象之外,安倍内阁对特朗普无视“美日同盟”仍将日本列名报复对象感到失望。日本认为特朗普此举意在施压日本,在美、日自由贸易谈判中让步。

        美日关系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空气,日本闻到了。

中美关系正经历巨大挑战
朱志群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 政治学系教授
        中美关系中有所谓三大难题:贸易,台湾, 人权与意识形态。最近中美在贸易和台湾问题上剑拔弩张,在人权和意识形态问题上虽然没有正面冲突,但美国媒体和学界对中国最近内政一面倒持批评态度,认为中国在走回头路。另外“中国威胁论”卷土重来。可以说中美关系正经历近30年来最大的挑战,前景不容乐观。 

        有几个问题牵涉到中美关系的未来,值得关注。

        第一,美方这次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约600亿美元的关税,是基于"301调查"结果。 所谓"301调查"源于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该调查由美国发起、调查、裁定、实施,是美国解决贸易摩擦"最后的武器"。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后,美国发动单边制裁案例的数量和频率虽然显著削减,但并未停止。从1991年以来美国对中国动用过五次“301条款”。上一次是2010年10月针对中国清洁能源政策措施启动"301调查"。

        大多数中外媒体在报道本次中美贸易冲突时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即美国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关系之上。美国以国内法来处理有争议的国际争端不是首次。 最近通过的《台湾旅行法》和1979年的《台湾关系法》是同样的性质。美国一方面指责中国不遵守国际贸易规则,一方面自己绕过世贸组织解决争端机制,破坏国际秩序,给中美关系带来很大冲击。

图片来源:《南华早报》

        第二,特朗普宣布对中制裁后,中方立刻采取应对措施,提高美国农产品、酒类和猪肉等关税,将对美国多个农业州带来不小打击

        美国驻华大使特里·布兰斯塔德来自农业州爱荷华,那儿的玉米大豆主要出口中国,大使先生是爱荷华的老州长,跟双方最高领导人都是朋友,但在这场贸易冲突中似乎无声无息,没发挥什么积极作用,没有阻止这场贸易战同时避免家乡经济受损,估计家乡父老乡亲会不高兴了,以后在中国的日子也会不太好过。相对来说,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立场坚定,高调发声,说中国将奉陪到底,看谁最后赢得这场贸易战。双方外交人员表现不同,但都未能阻止贸易战,令人遗憾与失望。今后双方的外交工作如何展开? 如何做的更主动更积极? 如何献计献策让决策者冷静处理纠纷?

图片来源:商务部网站

        第三,中方似乎有备而来,立刻反制特朗普掀起的贸易战,但中方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不会挑战国际秩序,也没有意愿与能力跟美国对着干。对于美国提升美台关系,北京除了强烈抗议外其实手里好牌不多。有人建议惩罚台湾,例如挖走台湾几个邦交国, 但那会激怒台湾民众,与北京争取台湾民心的努力相悖,不是上策。

        由于结构性矛盾,特别是中国继续成长而美国不允许任何国家超越,中美关系将趋于紧张和动荡。 长期以来“既竞争又合作”这个主轴正被打破。中方宜以退为进,以守为攻。要维持双方关系的建设性和稳定性,两国必须下功夫扩大合作面,例如气候变化、反恐、朝核和全球发展等

中国关税水平高于美国,理亏吗?
赵宏伟
日本法政大学 教授
        所谓自由贸易从来都是有条件的。所谓发达国家也才是从70年代才开始搞起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美国的FTA更是起于1994年生效的NAFTA。而这又是把非成员国排途在自由贸易之外的。中国反复要求跟欧盟FTA,却一直被置之不理,对美国是还没张口就被拒绝了。                 

        好在有个WTO,中国当年一咬牙牺牲了农民利益才挤进去,算是得到了有限的自由贸易的待遇此后美国又后悔说:不应该让中国进WTO,就是说不应该以世界范围上唯一的一个自由贸易的标准跟中国进行自由贸易,还是应该跟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本次特朗普宣布的对华制裁还包括很多禁止中国对美投资的要求奥巴马总统时,中美曾会谈了投资保护协定,说是要谈成了,结果又不了了之了。舆论都想当然地批判是因为中国太保守。可实际上是在最后关头,美国动摇了,不想平等地保护中国对美投资。因为假如同意了华为等中国企业自由投资又受保护,那么就会像谷歌独霸互联网搜索市场那样,华为会独霸互联网设备市场。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可见,谁会简单地跟你自由贸易、自由投资呀!相互的贸易投资限制,只有双方谈FTA条件时,才会讨价还价相互让步。现在是发达国家不跟中国搞自由贸易,只是逼中国单方面让步。中国在WTO标准范围内,是有很多高于发达国家的关税税种,但是要对发达国家降税,也要在谈判中互相让步。特朗普宣布跟中国谈判FTA吧!在中国市场可以获得优于欧日的独占优惠!不难,就按照中韩、中澳新、中瑞士自由经济协定复印一份,签个特朗普署名就完了!美国90%以上的商品、服务、投资就都自由了!当然中国在美国市场里也完全自由了!卷起袖子加油干吧!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责任编辑:陈芷仪 徐沺 任婕
校对:陈俊婕 王心妍



海外看世界
主编:赵全胜
执行主编:孙太一

编辑部精选

网站订阅
登录海看官网首页 www.haiwaikanshijie.com,在页面底部输入邮箱并点击“订阅”,即可准时收到所有海看网站的更新内容。

点击关注
      《海外看世界》是一个以微信公众号为主要载体,由海外华人学者(包括“海归”)为主,组成的高端全球联动型新媒体智库。“海看” 由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创立于1997年)为依托,以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为主,定期发布高水平的原创文章。查看历史推送:点屏幕最上方“海外看世界”并选择“查看历史消息”。学者投稿、合作洽谈请发邮件至:haiwaikanshijie@163.com引用请注明“海外看世界”(微信公众号:haiwaikanshiji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