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看快评|六教授评“一带一路”|【海外看世界】


【编者按】
赵全胜 (主编) 在北京“一带一路”峰会即将召开之际,【“海看”快评】很高兴地推出六位教授的脑力激荡。这里面既有针对“一带一路”写出的长评短论,也有在媒体上做出的直播快评。 他们是在美国的赵全胜、孙太一和蒲晓宇教授,在日本的赵宏伟教授和在台湾地区的黄奎博、邓中坚教授。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发展,我们将长期关注这一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对中国以至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
“一带一路”提升中国软实力
孙太一 (美国波士顿大学) 
《经济学人》最近对特朗普及其身边的幕僚做了一次专访。访谈中特朗普提到习特会上关于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的交流,而“一带一路”的设计正是对中国历史上“汉唐盛世”在“中国梦”大背景下再现的一次尝试。与美国在二战后主导的较多机制相比,“一带一路”的规划有其剥离意识形态而靠切实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来促成、巩固、发展的特点。同时,较之TPP的夭折与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的受阻相比,由中国参与或主导的金砖银行(新开发银行)、亚投行结合“一带一路”的战略,可谓一套组合拳。先前海外看客对于“一带一路”相关投资资金从何而来所表示的顾虑,可能也会在金砖银行与亚投行等机制逐渐步入正轨之后得以解决。另外,自年初达沃斯峰会以来(当然也包括特朗普当选总统所带来的反差),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软实力的悄然提升已经是有目共睹,而“一带一路”正好起到了进一步联动区域经济发展,挖掘合作潜力,随之提升中国软实力的作用。
此次“一带一路”峰会同时需要针对几个潜在的挑战进行商议。“一带一路”战略沿途经过不少政治、经济风险较大的地区,以往这些地区的风险被高估或低估皆有可能。假如先前是被高估了,那现在就是把握住了机遇;假如是低估了,则决不能轻视。国家给予的大力支持可以给沿途各国政府、企业家、消费者注入信心,这非常好。但是相关的风险需要所有参与者(尤其是受益者)共同合理分担。另外,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之间双边、多边的贸易协定,使各国之间的合作能进入更深层面也应该被提上日程。一个有机的、责权对等的、深度合作的机制也能让“一带一路”战略更可持续,更长久。
“一带一路”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国家品牌,所以我们也不一定要完全局限于“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两个具体的区域。我们已经看到了“一带一路”吸引其他区域的国家积极参与的势头,包括美国都已经决定派代表参与峰会了,这样的情况应该欢迎并鼓励。这是非常有益的、深度接触相关国家且进一步提升中国影响力、话语权和软实力的契机。
“一带一路”的经济账与政治账
蒲晓宇 (美国内华达大学)
对“一带一路”的评估,不能抛开国际政治单纯只算经济账,但也不能不计经济成本只算政治账。“一带一路”可以被看成是中国一项目标远大的地缘经济战略,这项战略可能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与外交体系的地位,从而深刻影响中国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的转型。但“一带一路”也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安全威胁、地缘竞争、区域反弹等方面。要统筹分析“一带一路”的政治逻辑和经济动机,最终使得国际政治目标和国内经济改革相互匹配。当然,一国的外交影响力最终还是取决于本国的经济实力,因此,中国未来的经济实力将最终决定“一带一路”的发展前景。
“一带一路”的契机
赵全胜 (美国美利坚大学)
赵全胜教授参与凤凰全球连线,精彩点评即将召开的“一带一路”峰会,阐述了其中的契机和中国外交、经贸、安全等领域的发展。
“一带一路”东西并进
赵宏伟 (日本法政大学)
“一带一路”是西向的吗?国人的潜意识中,有“一带一路”是向西的认识,走西口直达英伦三岛。可是那仅仅是一带,即“新丝路经济带”。而一路则是东向的,出东海,下南洋(南海),入印度洋,进阿拉伯海或直达非洲东海岸,直奔好望角。中国政府的正面表述也已是亚欧非“一带一路”了。这是全旧大陆的大联通大整合大一体化。新大陆被自然地放到了外面。也可以说这是东半球一体化,跟西半球另做生意。
这盘棋是怎么走出来的呢?2010年始,希拉里自以为巧,拉响介入东中国海南中国海号炮,翌年奥巴马正式宣声回归亚洲、亚太再平衡。中国精英在这前后也展开政策辩论:一个声音是主张多走西口,少东向,避跟美日正面相撞。“西进!中国西部再向西!”成为了一个口号。另一个声音是“向东方,向太阳,前进蓝海!若大太平洋容得下中美两国!”话语里完全没把日本放在眼里。2013年,初夏,习奥庄园会晤,习主席谕奥巴马:宽广的太平洋容得下中美两国。深秋,习主席出访中亚,宣布新丝路倡议,向西再向西!冬初习主席位临东南亚,宣言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东再向东!东西并进!这才是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外交上确实是一个战略性决策,战略性行动。至此“一带一路”首届北京高峰论坛之际,在此仅从近四年的东向的结果来确认一下其在国际政治上的战略意义!向东!再向东!敢于跟美日正面相撞!狭路相逢勇者胜。南沙大规模造岛,建立了压倒性的军力存在。外交战软硬兼施,合纵连横,今日东盟十国已无附合美日之声。中国的话才算数!此为平南海。
制东海。与朴槿惠建立了中韩特殊关系,孤立日本。可是2016年朴槿惠突然转向美日。中国毫不客气地祭起了大棒。17年5月文在寅当选总统,再转向成定局。今后美韩同盟的行为,须跟中国商量。中国的话是算数的。
世人可以说,中国就是运气好!对!运气好得自感后怕!奥巴马怎么就惹翻了普京!特朗普怎么就当了美国总统!杜特尔特怎么拿下了菲律宾总统宝座!朴槿惠怎么就被打入土牢,文在寅怎么就大胜夺权!偶然之中有必然。中国东西两线全面出击,常年的守拙外交,豹变为攻势外交。四年有日,一步不退,以攻待变。众生们怕是都累了,挺不住了。结果是中国说话算数了。中国,你大胆地往前走!莫回头!
(图片来自网络)
“一带一路”热潮还是持久战略
黄奎博 (台湾政治大学)
“一带一路”可以是由中国大陆主导,在“丝路基金”等辅助力量之下所创建的新世代经贸投资海陆双钳机制,既有北京战略思维又符合国际主流做法。至于它是否针对美国、日本,始终有着不同的诠释。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带一路”只是中国与特定国家在双边或多边经贸投资、社会人文互动的引子,那么不排除它只是一阵热潮或一时新闻关键词的可能性。
一带一路”倡议与拉丁美洲:另类的思考
邓中坚 (台湾政治大学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的西部经过中亚、西亚、中东,连接到欧洲;「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南部经由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连接欧洲。 从以上的路线说明,拉丁美洲似乎并未含盖在“一带一路”的范畴。
中国与拉丁美洲在地理上的距离并未导致其在政治和经济关系日益紧密这一事实,也未排除拉丁美洲成为中国对外发展策略上的重要地位。从历史的观点来分析拉丁美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应该扮演重要角色。从1565年到1865年之间太平洋丝绸之路是全球重要的贸易网络,它跨越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连接亚洲、美洲和欧洲。更值得注意的是太平洋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和墨西哥,是跨太平洋贸易的主要航线,包括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在访问拉丁美洲时,分别提出了“1+3+6”合作新框架和产能合作「3乘3」新模式等重大的政策创新,并配合推出具体的计划,提供巨额投资承诺,以强化彼此的经贸关系,这都显示拉丁美洲实际上在中国大战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除了对拉丁美洲的各项贷款和援助,习近平主席更明确表示在2024年前实现中拉贸易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对拉美投资存量达到2500亿美元。前述的政策声明和对经贸的承诺,我们可以了解到拉丁美洲的重要地位。
总之,我们似可认定拉丁美洲尽管目前不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环,但实际上是不可忽视的隐形伙伴。一言以蔽之,这项倡议应该是针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全球大战略。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一带一路”沿线小朋友释唱“一带一路”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责任编辑:陈彤
    校对:徐沺、陈俊婕


海外看世界
主编:赵全胜
执行主编:孙太一
编辑团队:陈俊婕 徐沺 陈彤
关注我们
      《海外看世界》(简称《海看》)是一个以微信公众号、网站和其他社交媒体为主要载体、由海外华人学者(包括“海归”)为主组成的高端全球联动型多平台新媒体智库。“海看” 以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创立于1997年)为依托,以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为主,定期发布高水平的原创文章。
       学者投稿、合作洽谈请发邮件至:haiwaikanshijie@163.com。引用转载请注明“海外看世界”(微信公众号:haiwaikanshijie,二维码如下;网站:www.haiwaikanshijie.co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