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看专栏《太评》 | 为什么特朗普的国情咨文其实相当成功? | 【海外看世界】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助理教授、海看专栏作家



       特朗普的国情咨文演说让很多人嗤之以鼻-没什么新意,论据夸大其词,提出的新政策并没有具体的落实方案和措施等等。尤其对于意识形态或者党派和特朗普不同的人来说,特朗普的国情咨文简直是个灾难。但今天我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为什么特朗普的国情咨文其实相当成功。

        1. 团结了共和党,巩固了总统粉丝
        2. 表现出极强的公共叙述能力
        3. 悄然推进实质政策巨变
        4. 可能已经慢慢进入角色

国情咨文的主体观众是支持者

  我们很多人都误以为国情咨文既然是总统一年一度分享国家情况的契机,应该是全国民众都在看,至少应该是能够代表民众的一个较为典型的样本。但事实上,观看国情咨文的往往都是政党 – 尤其是总统个人 – 的粉丝。他们希望从演讲中找到自己支持的政客以及他们的政策的更多素材。

      国情咨文的当天有个学校的同事跟我说他好多朋友(包括他们系的教授们)都准备罢看。而网络上甚至出现了很多教别人如何降低特朗普收视率的措施 – 比如你不能光罢看,你还得将电视开着,并换到别的不在放特朗普演讲的台,这样统计的时候才会降低特朗普的收视率。


特朗普支持者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而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对本次观看特朗普演讲的观众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却显示75%的观看者对特朗普的演讲满意。在特朗普个人支持率只有百分之三四十的时候,演讲获得如此高的满意度,除了演讲本身可能确实打动了一些人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样本本身就极度不具代表性 – 如果绝大多数反对他的人都罢看了,那剩下的自然就是支持他的人了。

       也因为此,特朗普演讲的内容也主要是针对这批支持他的观众的。他可能并不指望民主党或者自由派通过这个演讲改变看法去支持他。他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巩固自己的支持者,同时更好地团结共和党这个大本营。而如此高的满意度(也有其他的民调显示相似的结果)本身就说明这个目的他达到了。

极强的公共叙述能力

       特朗普的演艺经历,尤其是他的真人秀经历,让他能够很好地在银屏上向观众传达自己的意图。首先是特朗普很会讲故事,能让观众有画面感,从而让大家与他产生共鸣。这次的演讲其实存在相当多感人的瞬间。数一下的话总共有11位美国人和1位朝鲜人被提及。这包括在巨灾中挺身而出的军人,领养吸毒母亲的小孩的夫妇,和从朝鲜冒生命危险逃出的人。

       每每要提出一个观点的时候,特朗普不是仅仅局限于抛出一个数据,而是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去试图与观众共情,让观众感到自己也可能是故事中那个主人公,或者也正在享受着故事所描述状况所带来的好处和收获。毕竟观众里科学家是少数,感性的普通观众是多数。

(图片来源于Time Magazine)

       从里根时代开始,国情咨文时第一夫人周围的座位就逐渐被留给总统希望在演讲中提及的个体。特朗普与他的前几任相比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 预留了相当多的座位。特朗普每讲一个故事,镜头就会给到这些相应的个体。当上面提到的那个朝鲜人举着拐杖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观众还能不对朝鲜政权憎恨、厌恶,还能不去支持特朗普对朝的强硬政策吗?这比通过言辞罗列事实要强得多。

       所以,特朗普的写作团队并不亚于奥巴马的班子,在某些方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下的美国政治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讲道理、用逻辑、搬事实来以理服人,而往往可以通过对情感的渲染与共鸣来实现。特朗普在表达时也较为成功地一改以往演讲时以自己为中心的作风,将聚光灯给了人民,给了一个个故事的主人公。

       特朗普的演讲内容看似与他之前在各种场合所透露的政策一脉相承,但却在不经意间提出了很多巨大的变化。这里简单举几个例子。





悄然推进实质政策巨变


       首先是关于关塔那摩监狱的继续开放。奥巴马政府当年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将关塔那摩监狱关闭,两个任期结束了,依然没有实现。而特朗普在国情咨文中更是强调了他会继续将恐怖分子们关去关塔那摩。这其实是对美国自由派的一记重拳。

(图片来源于 New York Times)

       更为重要的是特朗普一改二战后所有美国总统一贯的政策 – 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 – 决定重建、升级核武库。这一点上,甚至曾经提出过要让伊朗拥有核武器的结构现实主义宗师肯尼斯沃尔滋都不会支持。因为美国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善的核武库尤其是二次核打击能力,进一步增加核武器的数量和质量(尤其是核防御能力)只能让结构平衡变得更为脆弱,更别说其他学派了。

       而美国在前几届政府一直在做的逐步削减核武器数量(但不减质量)的工作也都将功亏一篑。这一点虽然比较有可能是特朗普向国会要更多军费开支的由头,但至少在政策导向上已经是极大的转变。

      另外,除了其他几个和内政相关的诸如移民、边防等话题有重大转变外,我们也多次听到特朗普重复“人民的政府”的概念。华盛顿是人民的。白宫在他话下成了中央人民政府。特朗普认为,如果联邦政府雇员不为人民服务,破坏了公众的信任,应该随时可以将他们炒鱿鱼。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美国的政治传统对政府(government)和国家(state)是有所区分的。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总统任命的人才属于“政府”范畴,当政府换届的时候他们也会随之被下一批人替换。但国家以及其官僚体系是不会随着政府更替而剧烈变更的。

       也就是说,在美国,为了不让党派政治过度影响政治秩序,国家的官僚体系会被保护起来,公务员有相对的工作保障,相对的稳定性。而特朗普则是以一个大公司CEO的逻辑,将美国逐渐向“贤能政治”的方向推进。公务员的工作将不再那么有保障,谁贤谁上,谁无能谁下。这可能是马克思韦伯心目中的那个官僚体系本应该有的机制,但确是直接挑战了美国的政治传统的。

       这80分钟的国情咨文包含了相当多爆炸性的政策巨变和理念转变,如果真的被落实,那可能将对美国未来的政治秩序和官僚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逐渐进入总统角色

       可以说,特朗普上任之后的前几个月是充满危机的。民调的直线下滑,“通俄门”案迟迟未决,自身口无遮拦的性格以及白宫内部和整个华盛顿的混乱都让人怀疑特朗普究竟可以撑多久。但此次国情咨文演讲最重要的信号也许就是特朗普已经逐渐进入了角色。

(图片来源于MATSON)

       首先是他展示了足够的自制能力。他不仅更会规规矩矩按照提词器上提前写好的稿子去做这些重要的演讲,在演讲中避免过多地个人自我吹捧,而是将聚光灯给了“人民”给了“民间英雄”,更重要的是,在发表国情咨文前后几天他居然都没怎么发推特,1月31日一整天一条推特都没有。

       种种迹象表明,他已经学会了在需要的时候自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公众事件。如果他能一直这样,那今年11月的中期选举特朗普也许还能为共和党扮演积极的角色。再者,因为像班农这样的“狂热分子”已经陆续离开白宫,特朗普也有了更好的小环境去自制。

民主党众议员乔肯尼迪对特朗普的国情咨文作出回应
(图片来源于abc News)

       同时,与特朗普的自制形成对比的是一个依然分裂的民主党。按照传统,在野党都会在国情咨文之后立即给出回应。往年偶尔也会有在野党的非指定政客自己跑到摄像机前录个非正式的回复,但今年居然有5个民主党人给出回应。可谓各立山头。而被指定的那个正式做回应的人,居然又是个肯尼迪家族的人。民主党口口声声说要打破既有的政治规矩,要改变,结果出来的还是个老派政治家族的成员 – 虽然人很年轻。

       此次国情咨文无论是特朗普个体还是党派政治的环境都反映出特朗普可能已经逐渐进入总统的角色,而其代表的共和党势力并非那么容易被撼动了。

       所以,特朗普的国情咨文不成功吗?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责任编辑:陈芷仪 徐沺
校对:陈俊婕 任婕 王心妍





海外看世界
主编:赵全胜
执行主编:孙太一
助理编辑:陈俊婕 徐沺
编辑助理:王心妍  任婕  陈芷仪
关注我们
      《海外看世界》(简称《海看》)是一个以微信公众号、网站和其他社交媒体为主要载体、由海外华人学者(包括“海归”)为主组成的高端全球联动型多平台新媒体智库。“海看” 以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创立于1997年)为依托,以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为主,定期发布高水平的原创文章。
       学者投稿、合作洽谈请发邮件至:haiwaikanshijie@163.com。引用转载请注明“海外看世界”(微信公众号:haiwaikanshijie,二维码如下;网站:www.haiwaikanshijie.co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