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生 | 中美在朝鲜问题上真的存在共识吗? (上)| 海外看世界




王俊生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高级访问学者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编者按
        2月5日下午,美利坚大学亚洲研究理事会与《海外看世界》联合举办了第三十三次专题讲座。讲座的主题为《朝核问题的中美合作视角》,由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副教授王俊生主讲,北京交通大学行政管理学院教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杜英歌点评,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赵全胜教授主持了本次活动。
        多位目前或曾在华盛顿地区访学的国际关系学者以及美利坚大学的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及之后的讨论。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文字整理和记录。



朝核问题中的中美合作


一、 中美合作为什么重要?

        朝核问题自1994年以来曾有过多种对话方式的尝试。除了朝美直接对话、中美朝韩四方对话,还举行过三方会谈、联合国的一些成员国也提供过其他的对话模式,但主要的还是六方会谈。中美合作之所以关键是因为朝鲜问题不仅是政策问题,也是有争议的学术问题。中国大陆的学术圈中的一个讨论是,在解决半岛问题中,是中美合作重要还是朝韩关系重要?

        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一个是各方的利益,另一方面是各方的实力。

        从利益的角度来看,当然各方都有十分重要的利益。

美国方面

  1. 同盟关系。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影响美韩同盟、美日同盟。

  2. 核扩散。

  3. 美国的本土安全。随着朝鲜洲际导弹能力的提升,美国的本土安全也受到了威胁。

(图片来源:路透社)

中国方面

  1. 安全问题。朝鲜的三个核试验的地点离中国很近,对中国无疑是个巨大的威胁。

  2. 韩日拥核呼声变高。韩国和日本,尤其是韩国对待这个问题的心态也在发生改变。过去韩国的政客和学者是反对韩国拥有核武器的,而现在一些韩国的学者和政客就开始严肃考虑甚至公开提出韩国发展核武器。如果任由朝鲜核问题继续发酵,日韩发展自己的核武器恐怕指日可待。这对中国当然不是个好消息。

  3. 核扩散。朝鲜的核能力可能被用于恐怖主义活动。

  4. 与韩国的关系会受影响。

(2005年第四轮六方会谈,六国代表团团长相聚钓鱼台。图片来自新华网)

        从实力方面看,现在美国的影响力还是最大的,一是因为其与日韩的同盟关系,二是美国自身的实力。就与朝鲜的接触来看,朝鲜也意识到有能力也有意图消灭朝鲜的还是美国。

        从中方的角度来看,国际上有声音说中国的影响力在下降,但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其中一个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经贸关系,虽然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我们也严格执行了,但朝鲜90%的贸易仍然是和中国进行。第二点其他方不可替代的是,中国与朝鲜有长达1300公里的边境线。虽然俄罗斯与朝鲜也有边境接壤,但与中国相比还是短得多,只有四十多公里。第三点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即我们在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投票权、否决权。第四点,是中国与韩国紧密的经贸和人文关系,以及近几年在迅速推进的安全等各方面的关系,这点其实也变相地对朝鲜问题走向有比较大的影响。

(中朝边境。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我个人有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即对半岛问题的走向的影响因素里:

中美合作
朝韩关系
其他
60%
30%
10%

        中美合作占60%,朝韩关系占30%,其他因素占10%左右。

        大家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朝鲜和韩国想要通过朝韩关系的变化搅动与大国关系,目前的平昌奥运会就是一个例子。朝鲜心里想的还是美国,但它发现目前很难实质性地改变与美国的关系,因此想通过平昌奥运会缓和与美国的关系。


二、 中美间的共识和分歧

共识:“无核化”与“和平解决”

        但朝核问题之所以多年难以解决还是分歧过大。比如在中国内部,支持朝鲜拥有核武器的意见也依然存在,但政府的立场仍是“无核化”

        另一个共识是“和平解决”。因为如果发生冲突,对中国的冲击将是全方位的:一是对中国自身的安全,包括东北边境、北京上海威胁很大。二是对中国外交的影响非常大,比如中美关系,中韩关系,中日关系,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等都会受到影响。三是难民问题。总之,发生武力冲突会对中国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这一点也是美国与中国的共同点。

(图片来自网络)

分歧:“朝鲜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

        接下来说到分歧。
        
        第一个分歧就是中美之间对于朝核问题本质的不同认识。在这一点上,中美之间有根源性的分歧。
        
        中国认为,朝鲜问题之所以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朝美双方都有责任。双方的政策都有错误。

        从朝鲜来说,冷战结束后,大多数国家的政策是把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而朝鲜继续进行先兵政治,发展核武,这导致朝鲜的国际形势更加孤立,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图片来自网络)

        从美国来说,冷战之后曾经有交叉承认,中国和苏联、和韩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95年金日成去世,朝鲜国内的水灾,可以说是天灾人祸等一系列原因,使得美国不太想解决朝鲜问题,“朝鲜崩溃”的想法在美国内部甚嚣尘上,根深蒂固。

        因此,中方认为,既然双方都有责任,就应该各让一步;或者双方坐下来谈,满足对方的关切。
(图片来自网络)

        但美国认为,这都是朝鲜的过错,这是个流氓国家,因此绝不让步。包括今天的“极限施压”政策也是反映了美国的这一观点。美方有人甚至更进一步,认为中方也有责任,说中国没有约束好朝鲜。

        因此中美之所以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是因为中美对朝鲜问题的认知不同。

        基于第一个分歧,第二个分歧就是中美对朝鲜问题解决方案的分歧

        中国:双轨制,双暂停;消除冷战格局,建立和平机制

        美国:极限施压,美韩联合军演,不仅具有防御性,进攻性的特征也十分明显。
(图片来自网络)

三、面临战争状况,两边怎么走?

1. 中美应该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半岛问题中,中国最关注的还是美国和朝鲜的反应。一旦出现意外情况,中美没有合作,而是各有一套方案,如果出现误判,那么对各方都是一场灾难,这是很危险的。好在现在中美之间也通过公开的渠道沟通,虽然层次不是很高,但至少存在交流。

        令我感到深受鼓舞的是,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公开讨论,也允许有这样的讨论,这也说明了政府释放的一种信号吧。

        当然中国不仅要和美国谈,还要和韩国、朝鲜、俄罗斯、日本谈。我觉得各方应该坐下来做一个路线图,最后达成一个一揽子协议,一个框架协议。

2. 让朝鲜停止核导发展

        坐下来谈之后的当务之急是让朝鲜停止核导发展。
        
        我们为什么说担心“极限施压”政策?奥巴马的“战斗忍耐”政策可以说非常失败。其实“战斗忍耐”不仅仅是观望,就是施压。在观望的过程中,大家可以看到朝鲜核导技术接近成熟,即使以美国最保守的评估也可以看得出来,估计不出三年朝鲜的核导技术就可以成熟。
    
(图片来自网络)

         就像今天,我们回头看,会发现,现在要解决朝鲜问题难度要比以往大得多,因为它有了洲际导弹,它的小氢弹试验也完成了。到时候两者一匹配,一些技术再搭建起来,威胁就更大了。因此当务之急是让朝鲜停下来。
        
        想让朝鲜停下来必须与它对话,你得给它停下来的理由。

3. 严格执行所达成的协议

        如果协议达成,朝鲜仍有可能继续自己的试验。那么在严格执行联合国的对朝制裁外,我们还可以聚焦对朝鲜违反协议的制裁。


四、最近热点:制裁、武力、冬奥会
1. 制裁砝码

        我去年写过一篇文章,叫《朝鲜问题处于摊牌前夜》,并不是说朝核问题明天就要摊牌,而是朝鲜问题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是量变,而是质变。

        朝鲜的核头技术接近成熟。

        第一个标志是2017年9月3日核试验;第二个是11月29日发射洲际导弹。即使是美国最保守的预测,其射程也能达到11000公里,覆盖了美国本土,对美国本土安全造成威胁。

        从朝方来说,其目标就是要对美国在亚太的盟友构成威胁,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

(图片来自Business Insider)

        从美方的角度,朝鲜原本不是美方优先关注的焦点。但现在因为朝鲜问题的变化,美国的议程设置改变了,朝鲜问题提到前面来,比如特朗普曾多次暗示或明示要在任期内解决朝鲜核问题。

        武力打击成为美国可能考虑的一个选项。虽然94年、02、03年也曾发生过第一次、第二次朝核危机,但可以感觉到,之前没有像今天这样这么严肃地讨论和准备。有一些迹象表明,美国开始认真考虑武力打击。虽然可能性不大,但一旦将武力打击作为选项之一,美国肯定会积极准备;而一旦准备开始,就很难排除了。

        另一个改变是,中方人员、国际社会让朝鲜弃核的筹码更了。

        联合国安理会自2006年出台第一个涉朝决议,到今天已经出台了十个,光2017年就有三个: 第2071、第2375、第2097号。

(图片来自《南华早报》)

        对比这三个决议,2017年最大的变化是,开始触及到朝鲜经济发展的基础。过去是针对某些人、某些企业,而现在,比如2071号决议,限制了朝鲜的铁矿石、煤炭、铅、海产品的出口,包括之前在中国靠岸的也被退回了。这对朝鲜造成的损失估计达到10亿美元。2375号决议史无前例地提到了朝鲜的石油问题,限制在200万桶。根据过去对朝鲜经济数据的分析,朝鲜如果想生活地比较舒服,其石油需求量大概在500到600万桶。到了 2397号决议,石油禁运进一步限制到50万桶。
        
        目前中国可用的杠杆:一个是朝鲜海外劳工问题,另一个是石油
        
        朝鲜最大的海外劳工群体在中国,其次在俄罗斯,这个问题估计在10亿美元左右。劳工问题在这三个决议中其实也有体现。比如2371号决议规定:禁止接受新的朝鲜劳工;2397号决议提到两年内实现。

2. 武力解决

        另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是武力解决的可能性。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一点中国肯定是坚决反对。战争对中国的利益伤害将很大,而且也不符合任何国家的利益。美国除了极少的一部分人,也是普遍反对的。从美国目前已经解密的国防部文件来看,1994年克林顿任内曾经有过武力打击的打算,后来放弃了。当时的估计是,头三个月美国的伤亡将达到5.2万人,韩国伤亡将达到49万。这还只是94年的水平,大家可以想想一下今天(如果打起来会是什么结果)。伊拉克战争从2003年以来,十四年美国军人牺牲了6900人,受伤5.2万,伊拉克平民伤亡46万。朝鲜和伊拉克的区别很大,朝鲜半岛是人口稠密地区,一旦打起来,伤亡人数将超过伊拉克一倍不止。

(图片来自网络)

        从经贸层面来看,这也不符合美国利益。中日韩分别是美国的第一、第四、第六大贸易国,根据我11、12年的统计,美国来自亚洲的出口是超过欧洲的,一旦发生战争,美国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3. 平昌奥运会

        另外就是2月9号的平昌奥运会,朝鲜派出的代表团团长是在朝鲜国内德高望重、九十高龄的金永南。美国是副总统彭斯,日本是安倍。那平昌奥运会会不会成为解决问题的“机会之窗”?我认为是,但也比较困难。

(平昌奥运会朝韩代表队共同旗帜入场。图片来源:New York Times)

        有人会问,美国既然决定“极限施压”,为什么又同意出现缓和、愿意停止联合军演呢?但从美方来说,他们也不希望战争爆发,而且美国也希望看到制裁产生效果。

        但从韩国来讲,他们对平昌奥运会的顺利举办比较担心,因为1988年的时候就曾发生过朝鲜企图破坏汉城奥运会实行恐怖袭击的事。其实韩美的目标有一些不一致,韩国其实希望能加大自己的影响力。从2017年5月8日文在寅当选韩国总统以来,他其实一直在推动这个事情,因为之前的政策使得韩国在半岛问题上一直被边缘化,他认为因为朝韩之间缺乏联系,导致韩国在半岛问题上没有发声权。第二点,他也希望局势缓和,战争不要爆发。第三,当然韩国希望奥运会顺利举行。第四就是文在寅希望维持自己在国内的支持率,巩固自己在国内政治的地位,目前他的支持率还算高,但保守党势力上升的情况也非常明显。

(平昌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图片来源:New York Times)        

        从朝鲜的角度看,朝鲜的想法和韩美也不太一样。朝鲜参加这次平昌奥运会,一是想塑造自己是一个正常国家的形象;二是金正恩也喜欢看体育赛事,这几年朝鲜也修建了很多体育设施,可能也想看看朝鲜运动员参赛。

        美国对韩国文在寅的做法其实也有些不满,觉得好像是韩国在求着朝鲜进行对话。从美国的角度,你可以跟朝鲜对话,朝鲜的运动员可以来参赛,但在观感上不要表现得这么急迫,因为美国还是要“极限施压”;而韩国这样做,给朝鲜传递的信号不好。第二就是批评韩国对朝鲜让步过多。朝鲜参加奥运会可以,进行对话也可以,但共同组建女子冰球队,共同旗帜入场,这个氛围目前不太合适。而且这样的让步一般伴随着韩国对回报的期待,但实际朝鲜能够回报的很少。而且这样做以后,韩国国内的反应也不太好,文在寅的支持率反而低了。第三是美国的“极限施压”政策会因为韩国暂停配合联合军演而受影响。这可能会成为美韩之间的一个新的摩擦点。

(图片来自New York Times)

        但我还是认为平昌奥运会是一个“机会之窗”。对于中国而言,今年应该积极作为,尤其是外交上,否则到了四五月的时候,情况会更加被动,因为美国、朝鲜和韩国都会有各自的压力。

(本次报道将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讲座内容。讲座讨论部分将见《中美在朝鲜问题上真的存在共识吗?(下)| 海外看世界》,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陈俊婕
校对:王心妍、徐沺、任婕、陈芷仪



海外看世界
主编:赵全胜
执行主编:孙太一
助理编辑:陈俊婕 徐沺
编辑助理:王心妍  任婕  陈芷仪
关注我们
      《海外看世界》(简称《海看》)是一个以微信公众号、网站和其他社交媒体为主要载体、由海外华人学者(包括“海归”)为主组成的高端全球联动型多平台新媒体智库。“海看” 以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创立于1997年)为依托,以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为主,定期发布高水平的原创文章。
       学者投稿、合作洽谈请发邮件至:haiwaikanshijie@163.com。引用转载请注明“海外看世界”(微信公众号:haiwaikanshijie,二维码如下;网站:www.haiwaikanshijie.co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