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坚敏
国际财经评论学者 、海看专栏作家
尽管特朗普上任后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并未传递出对中国咄咄逼人的声音,被媒体喻为处于“贸易战”边缘的中美经济关系仍旧暗流涌动,充满变数。去年11月上旬特朗普对华访问签署贸易大单而呈现出的中美合作气氛昙花一现。
特朗普总统2018年1月30日发表国情咨文演讲
(图片来源:abc News)
从美方来看,因其攻击性讯息不断,利益相关方对中美冲突的担忧也有所加剧:11月底发起中国输美铝板 “自发式”反倾销调查,而后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暂时“搁置”美中全面经济对话;在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称中国为期战略竞争对手;开启主要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保障措施;在达沃斯论坛上不点名批评中国“掠夺式的”不公平贸易做法等等。
对于美方的强势姿态,中国方面除部分媒体发出对应贸易战的对抗措词以外,官方强调协商解决两国经贸中存在的问题及继续扩大合作的愿望,表态相对温和。
特朗普政府的强势言行背景之一是中美经贸博弈中美方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有关。根据中国商务部(2014年9月)“全球价值链与中国贸易增加值核算研究报告”数据测算,中国对美出口拉动中国GDP增长效果是中国从美国进口拉动美国GDP效果的约4倍;而中国对美出口带动中国就业(直接和间接)约2000万人,大大高于中国从美国进口拉动美国就业人数。
2013-2016年中国向美国出口带来的国内就业(图片来源:中国全球价值链课题组 《2010-2016 年中美贸易增加值核算报告》)
背景之二是特朗普上任一年来美国对华贸易赤字(美方统计)从2016年的3470亿美元上升到2017年的大约3700亿美元,特朗普减少贸易赤字的选举承诺落空,对管控美中贸易的焦虑加剧。
背景之三恐怕是美国产业界对中国开放市场及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而扩大的不满情绪有关。如在华美国商会近年所作的“中国商务环境调查”反映了对在华商业活动等的持续不满和担忧。尽管许多市场开放要求超过了中国的WTO承诺(我们可以称之为WTO+),如汽车生产企业股比/进口关税、数据自由流动等,美国产业界恐希望发展了的中国应该主动做出WTO+的市场开放行动。
就目前讯息来看,美方采取的贸易行动主要还是停留在文字或语言层面。对华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扔属象征性的。如对钢铁、铝制品的双反调查对中美贸易总额的影响比例非常有限。从国际贸易规则来看,美方有关光伏产品的保障措施是对所有国别一致对待,如在马来西亚及菲律宾设厂并返销美国的美国企业也受到高关税影响。
2010-2016年间中美贸易摩擦(图片来源:彭博Bloomberg)
而且,美国的保障措施等同于自己向全球举起白旗,请求国外的竞争者给予美国提高竞争力或产业调整的机会。 美国之所以避开对华贸易赤字更大的电子、玩具、服装、机械、家具、皮革、塑料等市场化程度高、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类产品,而主要集中在钢铁、铝制品等资本密集型的原材料产品上,恐怕考虑到了中方的中美贸易结构并非贸易政策、而是产业比较优势布局的结果之主张。
另外,美方也会注意到,2017年美国对华出口增速达到15%,是对华进口的2倍;美对华服务贸易黑字大幅增加,已超过400亿美元;在华美资企业的销售额约3500亿美元大大超过在美中资企业的200多亿美元。恐考虑到中美经贸关系达到动态平衡的远景,美方一直强调,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并非要减少从中国进口,而主要把目标放到扩大对华出口上。这种“扩大平衡”、而不是“缩小平衡”的政策意图与中国的贸易政策不谋而合。
因此,笔者还是审慎乐观看待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摒弃对抗及零和思维,做大中美市场蛋糕应该是政策的优先方向。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责任编辑:任婕
校对:陈俊婕 陈芷仪 王心妍 徐沺
海外看世界
主编:赵全胜
执行主编:孙太一
助理编辑:陈俊婕 徐沺
编辑助理:王心妍 任婕 陈芷仪
编辑助理:王心妍 任婕 陈芷仪
网站订阅
登录海看官网首页 www.haiwaikanshijie.com,在页面底部输入邮箱并点击“订阅”,即可准时收到所有海看网站的更新内容。
关注我们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