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起 台北论坛基金会董事长
新的年度才开始,蔡英文就陷入国内外困境。年底多个民调更让她在几个政治人物中间垫底,连一向比较支持民进党(尤其是蔡)的年轻人及中南部选民都开始对她反感。为什么?
她的困境与她的风格及政策都有关系。从就任伊始,她好像就要刻意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强人”,一个“软弱无能”马英九的反面。就好像当年马英九刻意把自己的清廉无限上纲,以突出他与陈水扁贪腐的对比一样。
这个做法原本无可厚非,因为台湾作为一个只有天灾、没有天然资源,强邻环伺,又曾被殖民的海岛,不安全感原本就比较沉重,渴望“强人”领导的愿望也特别强烈。马英九过度重视个人品德,忽略领导人应有的气魄与担当,事事退让、时时道歉,待人从宽,律己(及府党)从严。到第二个任期,他的“温良恭俭让”已在民众眼中累积成“软弱无能”,让好不容易从陈水扁冲撞时期恢复安全感的台湾民众再次感到不安。所以蔡的“强人”药方是对的。
问题是“强人”应该做对的事;做错事,后果更糟。迄今她的内外政策都极有争议。而她为了展现强人强势,又坚持咬紧牙根,经常寸步不让,问题当然越来越大。
在岛内,她的施政重心好像从来不是“生产”,而是“分配”。不努力把饼做大,只忙着分配大饼,结果当然是顺了姑意失嫂意。自二○○○年开始,台湾的经济成长就一直落后于除了日本以外的所有东亚国家。台湾今天不仅对南韩望尘莫及,连菲马泰等国都快速追赶上来。
一般民众感受最直接的就是长期的低薪。蔡英文上任二十个月,民众不但没看到这个颓势被扭转,甚至没看到她提高地区生产力的努力。蔡政府及整个民进党好像突然改奉社会主义,仿效中国共产党当年在大陆掌权初期全力清算在野力量的做法。这种强人作风固然满足了一些基本群众的情绪,但更关心“生产”的中间选民,甚至年轻人及中南部民众,都失望了。
她的“强人”手段还相当粗糙无情。蔡英文的所谓“转型正义”比起南非曼德拉的“转型正义”,相差不可以道里计。南非当年种族隔离的“不正义”远远超过台湾的所谓“不正义”,但曼德拉依然本着包容与和解的精神,着眼于未来(而不是过去),采取温和方式一步步转型。反观蔡政府,嘴里说着“谦卑”与“和解”,却急急忙忙动用立法、司法、金融、媒体、教育等手段,有时甚至不顾“不溯既往”或“无罪推定”等基本法治原则,强把权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手上。在内部如此分化人民,区分敌我,岂能不影响岛内的团结乃至安全?
雪上加霜的是,蔡的对外政策虽然口说“维持现状”,实际上却回到冷战时期的“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她在中国大陆思想集中、力量快速崛起的时候选择唯一对抗,在美国思想混乱、力量分散的时候选择紧紧靠拢。环顾全世界,尤其东亚,这是何等“出众”的战略眼光!
在两岸重大危机没有爆发之前,战略选择的错误还可以掩饰,但民间已经迅速感受到“现状”被破坏的恶果。两岸之间,无论贸易总量或人员往来人次,都几乎等同于台湾与美日两个大国加起来的总和。民间的需求如此庞大,放到任何民主政体,政府都会透过多元管道,想尽办法加以照顾。但蔡政府居然视而不见,不替民间解决问题,反专注于自己对抗型的意识形态,当然在台湾累积出居高不下的民怨。
台湾人心如此涣散,力量如此疲弱,对岸敌意如此上升,国际友我力量又如此混沌,台湾民众内心的不安全感怎么可能不浮上来。蔡英文的声望怎么可能不掉下去?
马英九八年在国内以礼相待在野党,谨守民主法治原则,在国外明确推动“和陆友日亲美”的政策,试着把两岸关系的“机会极大化、威胁极小化”。因此一直深受包括美中在内的国际社会肯定;在他风格缺陷暴露以前,在岛内也得到很大的支持。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蔡的风格强势有余,政策却严重偏差。或许该是考虑实行“没有马英九的马英九政策”的时候了。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文由作者向《海外看世界》投稿,并曾载于2018年1月13日《联合报》名家纵论 苏起专栏)
责任编辑:徐沺
校对:陈俊婕
海外看世界
主编:赵全胜
执行主编:孙太一
编辑团队:陈俊婕 徐沺
关注我们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