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慎 | 安倍趋向「一带一路」 小英岂能固步自封 |【海外看世界】


何思慎 台湾辅仁大学日文系教授



一、安倍正向评价「一带一路」
    日中关系在 2010 年 9 月,日中钓鱼台列屿海域撞船事件后,旋即急转直下。继之,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于2012年9月「国有化」钓鱼台列屿及安倍晋三首相高扬「积极的和平主义」,推动「俯瞰地球仪外交」,试图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再平衡」(rebalance) 配套,构筑「对中包围网」,试图迟滞大陆「一带一路」的拼接。

    日中源自于东亚海域的战略矛盾导致双边关系持续恶化,自2008 年5 月,大陆前国家元首赴日本进行「暖春之旅」的国事访问,共同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 周年后,双方领导人咫尺天涯却无法实现互访,亦令是次访问所揭橥「战略的互惠关系」缺乏落实的行动。日中关系陷入 1972 年 9 月,关系正常化以来最长的低潮。

    日中关系结构性的恶化,中国大陆欲借「一带一路」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IIB)向西突围,更遭日本的强力竞争,在安倍首相的「积极和平主义」之外交布局中,蒙古及中亚五国并不缺席,即在大陆国家元首于英国建立「一带一路」欧洲滩头堡的同时,安倍赴蒙古、中亚以银弹攻势,进行外交拔桩,牵制在中亚布局「一带一路」的中国大陆,为美国的「再平衡」扮演拦路虎的角色。

    2014 年11 月,第21 届「亚太经合会议」(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于北京召开,大陆国家元首与安倍虽进行双方会谈,但借多边国际会议举行「领袖峰会」的形式仍有别于领导人互访的会谈,在未恢复日中领导人互访前,双边关系仍处于相对低点,不能视之为关系重回轨道。

    日相安倍晋三对「一带一路」及「亚投行」一改过去的抵制态度。今年6月5日,在「亚洲的未来」国际交流会议上,表态愿意思考与中国大陆共建连结东亚与欧洲间的经济带,使日本不缺席欧亚大陆的政经秩序重构,避免自身遭边缘化。安倍首相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将东洋、 西洋以及在其中的多样性地区联系起来的潜能,但与此同时,安倍亦对诸如专案经济效益、贷款国家偿债能力及采购透明度等问题表达悬念,作为合作的条件,安倍指出,基础设施建设乃为让众人利用,要实施透明、公平的采购;项目具备经济效益;让贷款国家有能力偿还债务,不破坏财政健全化不可或缺。安倍期盼中国大陆充分纳入国际社会的共同想法,与《跨 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所代表 的自由且公平的经济圈「以良好的形式融合」。

    诚然安倍首相对参与「一带一路」存在条件与前提,但无可否认较诸过去一味否定,安倍的「条件说」仍可窥见其对中政策的转向,中国大陆亦将之视为安倍对日中关系释放的正向讯号,表示欢迎。大陆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将「一带一路」喻为两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平台与「试验田」。

    安倍内阁上下正努力促成在7 月间于德国汉堡举行的「20国集团」(G20)首脑会议期间举行「日中首脑会谈」,以及年内实现在日本当东道主的「日中韩领导人会议」,以使2018 年由中国大陆担任是项会议的主席国时,安倍首相能访中,与「19 大」后的大陆国家元首举行会谈。此外,日本更期待大陆国家元首能于 2018 年下半年访问日本,延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 20 周年及 30 周年时,皆见「首脑外交」登场的传统。
    
日中关系曙光渐露

    2018 年是《中日友好条约缔结》40 周年,亦是安倍挑战日本自民党总裁「三连霸」的关键年,安倍须在众议院大选中,接受民意的检验,实 现日、中领导人互访可为巩固「安倍内阁」加分,意在迈向日本史上 2 2 截至 2017 年 5 月 27 日,包括中途辞职的第一次执政在内,安倍晋三的首相任职时间达到 1980 天,追平了小泉纯一郎。从到 5 月 28 日起,安倍的首相任职时间将升至二 战后的第三位,仅次于佐藤荣作(2798 天)与吉田茂(2616 天)。若顺利「三连霸」, 至 2019 年 11 月,可望超越历代首相执政天数最长,明治、大正时代的前首相桂太郎的 2886 天,成为在位期间最长的首相。 在位最久之首相的安倍晋三, 若迟迟未实现其再任首相后的日中「首脑外交」,将遭到「俯瞰地球仪外交」无法有效处理日中关系的质疑。诚如官房长官菅义伟日前谈及安倍任期超越小泉首相一事,指出「最重要不是任期有多长,而是任内有何作为」,意在史上留名,追求历史功绩的安倍首相须在日中关系上建新猷,展现对中交往的能力,确保日本国家利益。
    
    过去,安倍主政下的日本做为欧巴马「再平衡」战略的侧翼,与美国亦步亦趋的抵制「一带一路」与「亚投行」,但特朗普上台后,「亚平衡」战略改弦更张,且美中在朝核危机中未见尖锐对立, 北京在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上,与华府并无二致,惟中国大陆坚持以「双暂停」的方式,寻求对话的突破口,并以实现半岛无核化及构建半岛和平体制的「双轨并行」路径解决「朝核危机」,避免美、朝对撞,使其陷入战略选择的尴尬。为此,美中保持紧密对话,继「习特会」,4 月12 日, 大陆国家元首与特朗普二度举行电话会谈,虽无法窥知双方在「朝核危机」是否达成更多的共识,但从会谈后的特朗普推特发文可见,华府对北京不仅晓之以理,更诱之以利,希望以经贸利益换取中国大陆在朝核问题中的合作。基本上,美中维持良好的对话气氛,现任大陆国家元首应不似 1950 年的毛,为北韩,与美国冲突。

图片来自网络

    此外,以创造美国就业,再现强大美国的特朗普政府不再一味与中国大陆对抗。美国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资深主任博明(Matt Pottinger)现身「一 带一路论坛」可证特朗普对中政策的务实态度。美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 可为美中创造双赢,亦使日本投入「一带一路」及「亚投行」不再受到美国的牵制。因此,安倍首相担心提出「美国第一」(America First)的特朗普总统可能会无视「美日同盟」等,与中国大陆进行「交易外交」,使日本再陷遭美「越顶」(passing )的不利益地位。安倍拉近与北京之间的外交距离,乃为「避险」,避免在美中之间「掉队」,跟上特朗普对中政策的步伐。此类似因应 1971 年 7 月「尼克森震撼」(Nixon shock),佐藤荣作与田中角荣两位首相所采行的对策。

    总的来看,日本在安全战略上,虽对中国大陆仍高度保持戒心,但安倍首相派遣与北京关系深厚的自民党大老、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出任团长, 偕同两位副团长经团连会长榊原定征与自民党干事长代理林干雄,率领包括经产省副大臣松村祥史、首相政务秘书官今井尚哉在内约50 人的代表团,高调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透露日本在对中外交上的灵活。在全球化经贸秩序的形成中,为避免日本失去先机,安倍首相改弦更张,与中国大陆协调的策略应可预见。

    其实,「安倍经济学」(Abenomics)的第三支箭须借东风,以外力打通日本经济结构改革的任督二脉。惟特朗普执意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协定」 (TPP)打乱安倍推动经济结构改革的布局,转向「日中韩FT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与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协定》(EPA)为不得不然的替代选项,亦对加入「亚投行」及参与「一带一路」投石问路。 5 月 17 日,二阶俊博接受《每日新闻》访问时不讳言透露,日本应参与「亚投行」的积极想法,并展望日「中」关系,认为双方签署新公报的时机俨然成熟。
图片来自网络

    今井秘书官现身北京,应是为 7 月,借G20举行日中首脑会谈, 发挥临门一脚。 5 月底,大陆国务委员杨洁篪访问日本,与日中关系的「引水人」,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进行 5 小时的马拉松式会谈。谷内在会谈时表示,「我们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加强双方各层级往来,增加两国关系积极面,妥善管控分歧」,提议重新启动包括首脑会谈在内的对话,双方就努力改善两国关系达成共识。行程最后,杨洁篪更拜会安倍首相,确立日中关系改善之方向,亦意味杨洁篪与谷内正太郎达成之共识获得双方领导人之背书。安倍晋三访华,再现 2006 年的「破冰之旅」应为期不远。

日中仍存海域矛盾

    北京「一带一路」战略开展中,美中新型大国关系是大局,北京视商人性格的特朗普上台为美中关系之机遇,若美中关系较诸奥巴马时期改善,则日中关系亦将出现改善的势头。此外,在「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中,始终位居要津的日本若能参与「亚投行」亦助于该组织之健全发展与「亚银」辅助相成,而视基础设施输出为「安倍经济学」重要组成部份的日本更应「一带一路」 中看到机会。诚如日本鸠山由纪夫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所言,「一 带一路」将为日本企业扩大市场带来机遇。
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日中关系仍存在东亚海域的矛盾,不仅东海,视南海为「生命线」的日本在南海秩序形成中亦不会缺席。惟随着特朗普总统上台,「再平衡」时过境迁,东协国家在南海重回「防守路线」,日本在南海虽想有所作为,但囿于美中关系在「朝核危机」中找到接点,未受大选时, 共和党对中强硬论调之左右,出现特朗普推特所言之「化学作用」, 日本难以在南海争端中,成为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与政策所副所长阎岩口中的「主要挑事方」。日本海自护卫舰「出云号」虽现踪南海,但特朗普总统未同意日本在「航行的自由作战」(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s, FONOPs)中,执行「美舰防护」的态度可证美国无欲日本加入,以免徒增南海争端与美中关系变数。

结语

    日本与美国同为台湾重要舆国,在美日中新的三角互动中, 台湾应审时度势,灵活以对,以国家利益的极大化为念,莫令意识形态绑架外交与两岸关系。诚如大陆学者王建民所言,蔡英文试图将「两岸关系区域化」,其中,与美日之关系为关键所系。在美国对中转向时, 日本须与美国亦步亦趋,避免遭弃,台湾亦是如此。
    然而,台湾参与「一带一路」的钥匙在「九二共识」的答卷中。与日本相仿,在欧、美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现实中,一味的采取抵制徒损 自身国家利益,亦使台湾企业在全球化布局中,先机尽失,沦为边缘。美中接近挪移着安倍首相趋向「一带一路」的脚步,亲美、日立场 鲜明的蔡总统怎可无动于衷,在两岸关系上,固步自封。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责任编辑:徐沺
    校对:陈俊婕、陈彤


海外看世界
主编:赵全胜
执行主编:孙太一
编辑团队:陈俊婕 徐沺 陈彤
关注我们
      《海外看世界》(简称《海看》)是一个以微信公众号、网站和其他社交媒体为主要载体、由海外华人学者(包括“海归”)为主组成的高端全球联动型多平台新媒体智库。“海看” 以全球华人政治学家论坛(创立于1997年)为依托,以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为主,定期发布高水平的原创文章。
       学者投稿、合作洽谈请发邮件至:haiwaikanshijie@163.com。引用转载请注明“海外看世界”(微信公众号:haiwaikanshijie,二维码如下;网站:www.haiwaikanshijie.com)。

Comments